客服服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会计网 专业问答会计正文
来源 会计网
0

公司长期待摊费用如何入账

2023-11-17 14:58
459 浏览

  公司长期待摊费用入账方式如下:

  1、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借: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2、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文章版权会计网kuaiji.com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课程

固定资产后续和处置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及操作实务
固定资产后续和处置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及操作实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领域。以下是主要的差异分析和操作实务方面的讨论:   1.后续支出处理:   -会计与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存在异同。对于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会计与税法的处理方式相同,均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对于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会计上偏重于定性方面的规定,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进行了明确的定量化的规定。   2.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投资、捐赠、抵债、调拨等。由于财务会计和税收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对于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也存在着差异。   -固定资产处置时的税会差异,大部分体现为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后续支出以及期末计量时税会差异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影响。   3.操作实务:   -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业务的全套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了会计处理分录和税法差异的分析,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全面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后续和处置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及操作实务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灵活性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运用,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财务和税务需求。
长期待摊费用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及操作实务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这包括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等。然而,有些费用如借款利息、租金等,尽管由本期负担,也不能视为长期待摊费用。   在会计处理上,这些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并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此外,为了对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摊销和摊余情况进行准确核算和有效监督,企业需要设置“长期待摊费用”一级科目和若干个相关项目二级科目。   对比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明确指出,长期待摊费用包括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改建支出等项内容。对于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的改建支出,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只能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内平均摊销。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处理与税法在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方面基本一致。例如,对于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如果账务处理与税法上规定相一致,那么就不会产生税会差异,因此无需进行纳税调整。但是,如果会计上的折旧年限、方法等不符合税法规定,那么就可能会产生税会差异。所以在日常业务处理时,企业需注意区分并正确处理长期待摊费用相关的会计和税务问题。
扫码关注“ 会计小助手公众号
点击菜单“
XXXX ”→订阅即可
(微信需绑定公众号才能成功接收提醒)
2021注会报名入口开通后,将及时给您发送微信通知
敬请关注